为进一步推进非英语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我校决定试行大学英语课程分类教学。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为指导,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
二、分类教学的原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学层次的划分
我校从2015级学生起试行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教学目标分别参考教育部对本科生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的规定。
2015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分A、B两类,其中每类分提高班和普通班两种教学班级。
A类提高班面向英语基础好、有志于出国留学和考研的非英语类专业普通本科学生。教师参考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进度较快,侧重综合能力训练,讲解部分英语测试题型,为学生通过研究生英语考试、托福、雅思等打下坚实基础。
A类普通班面向A类提高班之外的普通本科学生,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帮助学生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听说理解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信息交流。
B类提高班面向艺术类、体育类和旅游管理专业、专科专业等有志于考研或出国留学的学生。根据这类学生英语实际水平,教师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加大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B类普通班面向B类提高班之外的艺术类、体育类和旅游管理专业、专科专业学生。根据这类学生英语实际水平,教师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完成并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课程的一门必修课。根据我校本科培养方案,该门课程每周3学时,学习内容包括英语读写、视听说、口语等。
五、教学模式
1.实行分类教学将打破专业及原自然班级的界限,课程的安排采用“板块化”编排模式,即:由教务处安排英语授课时间段,大外部安排每个时间段、每类教学班的授课老师。教学中全部使用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师授课主要运用相关教学课件,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
2.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英语个性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习、互动式学习”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大学外语部网站英语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大力开展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
六、课程考试与评估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规定,我们将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估旨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0%。终结性评估是指每学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末考试,占学期总评成绩的70%。
形成性评估是随堂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各班不同情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检查,形式多样,包含听写、小测验、小组讨论等。为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口语练习,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口语测试。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终结性评估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班级管理
分类教学实行动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微调,允许部分学生根据成绩申请调换教学班级。分类教学实施后,学生必须参加相应层次和级别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不及格者按规定参加重修。
八、本方案由大学外语部负责解释。